close
〈最後一班慢車〉
推理雜誌266期,2006年12月號

這篇故事敘述一名身價千萬卻有墮落靈魂的男子,如何從市井小民搖身一變為大富豪,卻又重重的摔下;他徘徊於最後一班慢車上無數次,只爲了尋找失蹤的兒子,沒想到最後的真相教人心寒、驚愕,衝擊性極大。

第一次拜讀李柏青的作品,是在第二屆人狼城徵文時,那次他以〈換帖〉一文參賽,之後陸陸續續也讀了他六篇作品,印象十分深刻。李柏青的作品可分為兩類,一類屬於比較偏本格解謎推理的小說,另一類偏心理犯罪懸疑小說。李柏青小說的特色從來不在於複雜的詭計或推理,而是以巧妙的故事性取勝,小說的筆法之成熟以及格局之開闊,我想放眼目前台灣推理文壇,尚找不到足以匹敵之人(這不是隨便說說,而是我閱讀第三篇李柏青的作品時,這種感覺就非常強烈)。具體而言,何謂筆法成熟、格局開闊,我也說不上來,不過推薦各位去看本文所提的〈最後一班慢車〉,以及他的其他作品〈換帖〉(推理雜誌261)、〈十二字批言〉(推理雜誌264)、〈聖光中的真相〉(推理雜誌263)〈赤雲迷情〉(推理雜誌260)。這些小說在李柏青的個人網頁可以找到。(裡面還有一篇未發表的〈淡水河的浮屍〉,也是一篇佳作)http://city.udn.com/v1/blog/index.jsp?uid=Kea0111

不曾讀過他作品的人,就從〈最後一班慢車〉讀起吧!這篇小說所展現出來的,不論是寫作技巧、伏筆鋪陳、人性描寫,都有超乎水準的表現。尤其作者最擅於書寫人性的險惡,這方面寫來絲毫不矯揉造作,十分成熟圓滑自然,在人性描寫這方面達到了目前台灣年輕推理作家所無法企及的程度。我想這是他的小說一個很大的特點。

綜觀目前年輕一代的推理作家,有潛質之人十分之多,不過我想在「成熟度」方面都略有不足,可能跟人生經驗有關。像李柏青這種在寫作技巧以及人性描繪都有特出表現的作家,相當難得,也應該受到推理界的關注才對。

不知道李柏青對自己未來的寫作規劃如何,我希望他繼續寫下去,試著找機會出版長篇小說或短篇小說集,只要他持續創作並且發表,絕對會是台灣推理文壇的powerful cannon!

其實以上這些話很早以前就想講了,只是今天看了〈最後一班慢車〉之後,終於確定一件事,那就是我已經成為他的忠實讀者。忍不住,無視於期末考的迫切上來寫這篇推薦文,這些實力派作家不應該受到忽視,以後台灣推理的發展要靠他們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oell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