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訪談內容原刊於中國推理雜誌2008 年第六輯)

 

林斯諺訪談

  

真名:林斯諺

筆名:林斯諺

性別:男

星座:雙魚

畢業院校:花蓮師範學院英語教育學系(現改花蓮教育大學)

職業:學生(現就讀中正大學哲學研究所)、業餘作家

 問題一、按照慣例,先自我介紹一下吧,對於來自寶島的作家,讀者都很好奇呢。

除了推理閱讀與寫作之外,我也熱愛哲學,運動方面喜歡登山跟羽球,靜態休閒活動則有看電影、聽音樂等。本身是個電玩遊戲迷,尤其鍾情RPG(角色扮演遊戲)。喜歡大自然、簡單的生活、一個人靜靜地做自己的事。

 

問題二、請問您最喜歡的作家是誰?您喜歡上推理是否和這位作家有關呢?有沒有出現什麽讓你愛上它的事件,比如歌野晶午因爲讀了島田的文章便貿然登門拜會從而成爲推理作家之類的?

我最喜歡的作家是艾勒里‧昆恩,至於讓我一頭栽進推理世界的倒不是昆恩,而是柯南‧道爾。我國小一年級時因為讀了福爾摩斯探案的《血字的研究》,從此之後便迷上推理小說。但是直到國中讀了昆恩的《Y的悲劇》之後,我才受到真正的衝擊,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讓我用全新的目光審視推理小說,並比那之前更瘋狂地閱讀。

 

問題三、大致說一下你眼中的臺灣推理發展過程以及現狀吧,還有您是怎樣走上創作之路的呢,和這樣的大環境有關麽?哪部作品或者哪位作家對你的創作影響最深呢?

台灣推理發展早期有林佛兒先生的《推理雜誌》和林佛兒推理小說獎,培養了第一代的創作者,《推理》式微之後,既晴先生接手台灣推理俱樂部,連續辦了好幾屆人狼城推理文學獎(現改為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培育了不少年輕一代的創作者。台灣推理創作者作品的出版一直到幾年前才有浪潮,因為當時有出版社願意投入這塊,但後來種種因素,出版又變得相當困難。目前只剩明日工作室持續出版小本的推理口袋便利書,成為台灣創作者難得的出版園地。至於長篇推理作品,似乎很難取得出版社的認同。還好現在出現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我想這會是台灣推理發展的一個重要契機。至於我會走上創作之路主要是因為參加了兩屆人狼城推理文學獎,在得到首獎之後,對創作產生很大的信心,就持續創作了一些長短篇。後來恰逢小知堂出版社有意耕耘台灣推理小說,我就乘著這浪潮出版了《尼羅河魅影之謎》、《雨夜莊謀殺案》兩本長篇作品,小知堂退出台灣推理的出版市場之後,我的長篇作品暫時無處發表。我想自己會走上寫作之路,一方面跟大環境有關,一方面也是固有的興趣,兩個因素互相影響。艾勒里‧昆恩對我的創作影響最深,最主要是他所運用的邏輯推理方法,讓我印象很深刻。因為我認同他這種推理方法,所以在我的作品之中,解謎的方式就仿效昆恩。因此日本一位推理評論家玉田誠先生便直接稱呼我為昆恩派作家,並拿來跟同樣繼承昆恩風格的有栖川有栖比較。不過我想我與昆恩相同的地方只有推理的方法,故事風格是完全不同的。

 

問題四、您欣賞哪些風格(或者題材)的推理小説?您最希望嘗試哪類創作?對於東野圭吾的八面玲瓏和西村京太郎的專情一格的不同寫作傾向,您怎麽看?

我最偏愛古典或本格推理小說,推理小說會吸引我就是因為它的鬥智成分,如果少了鬥智元素,那作品對我而言就沒有吸引力了。雖然我偏愛解謎,但也不排除將來會書寫其他派別的推理小說,事實上在我自己的作品中也並非每一篇都是本格推理。以目前的創作規劃來講,往後應該會有偏重犯罪懸疑的長篇作品跟歷史推理小說問世,不過後者因為自我能力的關係,可能要很久之後才會動筆。「八面玲瓏」以及「專情一格」的態度我都相當欣賞,兩種都是挑戰,都有一定的難度,我倒是希望自己能夠做到「專情本格的八面玲瓏」,也就是說作品秉持本格推理小說的精神,但處理各種元素與題材、形式,甚至做派別的融合,如本格冷硬派、本格懸疑派、本格社會派。

 

問題五、您是首屆和二屆人狼城推理文學獎獲得者吧,能談談您的處女作、獲獎作和整個林若平探案系列嗎?

我的推理處女作是〈銷凝之村〉,高二時創作的,靈感來自空中英語雜誌上的一篇故事。後來刊登在台灣的推理雜誌上,刊登過後一段時間,我重寫這篇作品並更名為〈霧林村的慘劇〉,重新發表於網路上,是一篇愛情推理小說。至於獲獎作是〈霧影莊殺人事件〉跟〈羽球場的亡靈〉,前者是佳作,後者首獎。〈霧影莊〉是我第一次設計比較複雜的謎團,當時經驗不夠,所以表現差強人意,這篇小說發表之後,關於感情部份的描寫得到的迴響竟然比推理設計還多,有點出乎我的意料。不過我自己也真的很喜歡那個部份,那是我對這篇創作感到最滿意的面向。至於〈羽球場的亡靈〉是一篇密室推理小說,也是我第一次挑戰密室殺人的題材,這篇小說的詭計獲得不錯的迴響。這部作品後來被輔仁大學的學生改拍成將近一個小時的電影,並在台北誠品書店公開放映。玉田誠先生似乎認為這篇作品是我短篇小說中寫得最好的其中一篇,我也必須承認,往後要我再想出超越本篇的詭計,可能得加倍絞盡腦汁了。哲學家偵探林若平是我的固定系列偵探,有林若平出現的故事都是本格推理,會把他設定為哲學教授是因為除了推理小說之外,我最有興趣的就是哲學。哲學與推理小說都需要大量邏輯思考,而且都在處理複雜的謎題。因此實際上我認為偵探跟哲學家在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雖然我最近有創造新系列偵探的打算,但林若平系列是不會中斷的,就如同島田莊司的御手洗潔系列一樣,我會努力讓林若平繼續在本格推理中活躍。迄今我的推理作品有長篇三部、中篇一部、短篇十八部,林若平系列佔了所有的長篇、九部短篇,算是我的主力創作,如果順利的話,今年應該會動筆創作林若平的第四部長篇。

 

問題六、雖然推理評論家杜鵑窩人沒有將您的第一長篇《雨夜莊謀殺案》列入“臺灣推理三大夢幻逸品”,但大陸不少讀者卻都認爲該作的水平足以與既晴的名作《魔法妄想症》相提並論,請問您最欣賞的臺灣本土推理作是哪一部?另外,您又是如何構思《雨夜莊謀殺案》這部臺灣“暴風雨山莊”創作模式的極致之作的呢?

首先謝謝各位讀者的佳評,其實我跟杜鵑窩人先生討論過《雨夜莊謀殺案》這本書,他告訴我書中有個嚴重的漏洞,後來一位朋友也提醒我同樣的事,無奈書籍已經付梓出版,如果以後有再版,我會針對該點修改。當初會構思這本書,是想挑戰暴風雨山莊的題材,剛好腦袋中又有個密室的點子,於是就把這兩種元素結合起來。關於兇手的身分設定,是在故事大綱大致設定完成之後才靈光乍現想出來的。剛開始構思的時候,我對於兇手身分的意外性感到相當苦惱,這部份的設計都被推理作家寫盡了,要怎麼寫才能讓讀者驚訝呢?我努力朝「如何窮盡兇手身分的可能性」這個方向深掘,再把它跟故事的各種設計結合起來,最後便是讀者看到的這個樣子。很多人認為這是一部模仿綾辻行人「館」系列的作品,其實我在書寫的時候並沒有這個意向,只能說是湊巧可以被歸類為「館」形式。至於我最欣賞的台灣推理作品,長篇是冷言先生的《上帝禁區》,短篇是李柏青先生的〈最後一班慢車〉。前者不論是故事性、推理性以及創新度都是台灣推理難得一見的表現,後者則是台灣短篇犯罪小說我覺得寫得最成熟的一篇。

 

問題七、本期《推理》雜誌登載了您的一個溫馨短篇《聖誕夜奇跡》,不少讀者看完後都很感動(有的甚至“淚奔”了),能否介紹一下當時的創作意圖?是否和自己的什麽經歷有關呢?另外,有人說從第二長篇《尼羅河魅影之謎》到《聖誕夜奇跡》,代表了您在創作風格上開始由古典本格推理向無謀殺的“日常之謎”轉變,是這樣嗎?

 

〈聖誕夜奇蹟〉的靈感來自真人實事,也就是我跟我的父親。除了那個密室還有一些人物背景設定上的細節之外,基本上都跟實際的狀況無異,也就是說,我曾經有一段時間是相信世界上真的有聖誕老人的,一直到後來才明白,這個奇蹟的創造者是我爸爸。前年的十月左右,我剛好有寫小說的空檔,因為聖誕節將至,便決定將這個兒時回憶與推理小說結合起來,做一個永遠的紀念,於是,〈聖誕夜奇蹟〉就這麼誕生了。為了強調奇蹟的不可思議,我加進了一個密室謎團。不可能的犯罪(impossible crime)在國外推理評論家的術語中有另一個稱呼,叫做「奇蹟犯罪」(miracle crime),也就是說,這篇小說篇名中的「奇蹟」其實是一語雙關,除了原本聖誕節的宗教意涵外,還指涉本作謎題挑戰的方向,也就是不可能犯罪。其實我並沒有特別將風格轉向無犯罪推理,《尼羅河魅影之謎》會挑戰無謀殺案的題材是當初的心血來潮,而在短篇的話,有兩個原因。第一,我認為短篇小說可以無犯罪或無謀殺的可行性比長篇來得大,再加上短篇的篇幅要挑戰謀殺案其實是相當困難的,因為沒有篇幅可以包裝詭計或發展故事,這使得原創性在短篇就顯得相當重要。要解決這種困境,轉換書寫方向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有很多靈感跟題材其實跟犯罪無關,寫在長篇太單薄,就可以發揮在短篇。第二,這篇小說其實是在我預定的一本短篇集中的其中之一,這本短篇集收錄的作品風格都跟〈聖誕夜奇蹟〉一樣,無犯罪、感人走向。這本書我有很多設計與想法,不過因為目前只完成一篇,關於這本集子的構想我就不在此處透露太多。

 

問題八、未來還有什麽寫作計劃,可否向讀者們介紹一二呢?

 

寫作計畫規劃了不少,連我自己都懷疑是否能一一完成,因為夢想無窮,能力有限。事實上,去年我開始把寫作領域拓展到奇幻小說的書寫,正在規劃一部總計十冊、總字數超過一百五十萬的故事系列,目前已經完成了兩冊共三十五萬字,正在網路上連載。至於推理寫作的規劃又更複雜了,我至少構想了二十冊以上的預定題材,礙於篇幅有限,我就談談幾本比較可能在這幾年完成的作品,太遠的先不講。首先當然是林若平的第四部長篇,依照我心中的想望,是希望把這本書定位成林若平系列迄今為止的長篇代表作,我覺得每個作家都需要有一本代表作,當然讀者會有讀者認定的代表作,但作者也有自己認定的代表作,兩者不一定相同。對我而言目前短篇讓我覺得有代表性的作品比較多,但迄今的三本長篇都還沒達到我自己的代表作標準,所以希望能再盡力彌補這個缺憾。再來,則是先前談過的無犯罪短篇集,預定撰寫五篇,今年長篇寫作若有餘裕,或許會來進行第二篇的創作,題材已經想好了,希望能像〈聖誕夜奇蹟〉一樣感人。三者,我正在計畫一本敘事方式跳脫本格推理框架的小說,計畫融合電影《惡狼ID》的推理性以及《奪魂鋸》的意外性,目前故事已經想好了一半,至於偵探角色是誰,還沒確定,有可能是林若平,也有可能是先前提到的新系列偵探。

 

問題九、您對大陸的推理創作了解麽?都讀過哪些大陸推理作家的作品呢?您覺得,大陸與臺灣相比,在推理方面都存在著哪些差距呢?

 

很遺憾,我對於大陸的推理創作了解有限,可能是因為引進台灣的作品並不多。不過短篇作品我倒是讀過一些,主要都是徵文獎的來稿。而最近也接觸了杜撰先生的作品,是一位讓我覺得相當有潛力跟水準的作家。因為我接觸的多是徵文獎稿件,我僅就徵文獎的來稿來談差距,比較明顯的有兩點,第一點是對推理小說定義的認知,總地來說,大陸來稿許多作品都不是推理小說(但這狀況有明顯改善的趨勢),可能跟推理小說在兩地的出版量有關,形塑讀者對於「何謂推理小說」認識的深淺。第二,推理層面的設計普遍偏弱,推理設計是推理小說最核心也是最難寫的地方,除了作者本身的能力之外,多少跟閱讀推理小說的量也有關,作品讀多了,對於如何設計會比較有頭緒,所以我想這點或許跟第一點提的出版量有關聯。但近來兩屆的來稿,優秀作品的密度逐漸提升,讓我相當期待大陸創作者往後的發展。

 

問題十、對於如何寫好推理小説您有何建議?

 

第一,多讀推理小說,如我在上一個問題所說的,多讀對寫推理小說絕對有幫助。作品讀多了,可以知道寫到什麼樣的程度才叫做好,很多作者寫完作品之後以為自己寫出一篇曠世鉅作,但因為小說看太少,並不知道自己寫出來的其實是很普通的作品(甚至很差的),很容易造成貽笑大方的場面。再者,多讀作品可以吸取別人的優點,對創作者來講,讀作品就是在上課,因此我建議有志創作推理者,考慮一下調整閱讀作品的心態。第二,多寫推理小說。寫作跟彈鋼琴一樣,沒有經過苦練,不會有好成果,有很多經驗跟技巧都是透過多寫習得的,沒有經過這個過程便無法獲得。很多人可能覺得寫作需要天份,因而對創作望而卻步,但是愛迪生說過:「天才是一分的靈感加上九十九分的努力。」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如果對推理寫作有興趣,不要遲疑,立刻動筆吧!

 

問題十一、據我所知,您是第二位被推介給大陸讀者的臺灣推理作家,請問最後還有什麽話想通過雜誌向讀者們說的呢?

我希望〈聖誕夜奇蹟〉能帶給各位讀者愉快的閱讀體驗,也很歡迎讀者們來我的部落格惠賜指教。願推理小說能成為您們最好的朋友,有機會再見面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oell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