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正大學推理小說研究社 社課討論
討論作品:《色情電影謀殺案》(The Blue Movie Murders)
作者:愛德華‧霍克(Edward Hoch)
講師:林斯諺

試從推理設計、寫作技巧、故事主題三個層面來討論本書:

推理設計:
1.本書的推理元素:(a)變位字;(b)邏輯推理;(c)多重轉折
2.變位字的必然性:當推理作家使用變位字的組合得出唯一結論時,作者實際上暗渡陳倉做了兩件事:按照作者的構思順序,他依序決定了,第一,決定變位字的指涉意義;第二,決定變位字的唯一組合。例如在本書中,從讀者的角度,我們可以自然的反過來追問,第一,爲什麼從Sol Dahlman一定得得出Sam Holland這個排列組合?第二,爲什麽Sam Holland一定要指涉「人名」?就只因為故事中有一個叫做Sam Holland的人嗎?但顯然這樣的推理在直覺上違反邏輯,就好像:
        前提:兇手的名字叫做Jack
           我的鄰居叫做Jack
        結論:我的鄰居是兇手。
 沒有人會毫不遲疑的同意這樣的推理。因此推理作品中的變位字設計,能否放  
 入絕對的必然性限制,或許值得再深入研究。
3.邏輯推理:本書的推理部份缺乏層次感,亦即缺乏抽絲剝繭、步步進逼的深入方式,而採用單一層次的給理由、找兇手的單薄模式。在確定兇手身分的推理上,只用了六個理由組成整套推理,而且大多數是薄弱的理由。
單層次推理:某人說謊→兇手是某人
多層次推理:線索推理→行兇時房內是暗的→兇手有照明器具→有照明器具的嫌犯數名→剔除不可能人選→真兇
4.多重轉折:本書在兇手身分上用了一次轉折,真正成功的假解答不能讓讀者意識到這解答是紅鯡魚(red herring),本書中的轉折帶得過快,幾乎沒有紅鯡魚的效力。另一次轉折則用在「影子人物」身上,這方面的安排則較為成功。
結論:個人認為愛德華‧霍克在短篇推理的表現比長篇精彩數倍,而他也言明自己比較擅長短篇推理。在本書中不太能感受到推理方面的傑出表現,只能說是普通水準。

寫作技巧:
1.營造懸疑性的影子人物:營造故事懸疑性的方法之一,便是創造影子人物(我自己的用詞),這種人物,直到故事末尾才現身,但在現身之前卻貫穿整個故事,僅透過他人的言談來確定其存在,洋溢著一股神秘感,對於小說的懸疑性大大加分。本書的影子人物便是索爾‧達爾曼。但實際上在影子人物的使用上表現更傑出的例子是高羅佩的《朝雲觀奇案》中的魔魔生,電影《國士無雙》中的十一哥也勉強還算不錯。

故事主題:
1.色情電影與藝術電影的區別
2.女性主義
3.政壇人物的背景

自由討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oell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